premia-parnters logo
新興東盟:亞洲經濟增長新驅動力
新興東盟:亞洲經濟增長新驅動力
2018/7/10

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東盟”)是由10個東南亞會員國共同組成的經濟體,包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 目前,東盟成員國已涵蓋了東南亞地區超過6億的人口,合計國內生產總值約2.8萬億美金,位列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資料來源: 大華銀行 (2018年5月)

投資東盟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全球許多投資者都在不斷尋找高成長市場。繼中國與印度的成長故事變得廣為人知,增速也逐漸趨向平緩之後,東盟是逐漸進入視線的下壹個高成長市場。我們將通過以下幾點深入闡述東盟市場的投資機遇與挑戰:

1. 人口紅利與城市化程度提高
2. 經濟增長正處於加速轉折點
3. “一帶一路”促進貿易與投資
4. 成員國發展差異帶來的啟示

1.人口紅利與城市化程度提高

東盟已超越歐盟成為世界第三大人口地區,僅次於中國及印度。更值得壹提是,東盟人口的平均年齡不到29歲,是全球最年輕的地區之壹 (相比於中國與美國約37-38歲的平均年齡)。 此外,東盟的平均都市化程度不到55%,而每年增長率卻高達6%。大量年輕人口帶來的持續勞動力增長,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將對東盟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此外,東盟目前大約有6千萬中產階級家庭具有可自由支配支出的能力,即消費階層。有統計預測這個數字將會在2025年增加壹倍,達到約1.25億,這將使東盟成為除中國以外最具成長潛力的消費市場,而城市化及生活水平提高也將會帶來顯著的消費升級趨勢。

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 (截至2017年12月)

2.經濟增長正處於加速轉折點

東盟中大多數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還處於壹個較低的水平。除新加坡和文萊外,其余8個東盟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皆低於1萬美元。然而,東盟整體的人口、技術、經濟發展與中國過去幾年趨同。很多時候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果我們代入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在下圖中可以看到,很多東盟國家現在的人均GDP水平好比處在10多年前的中國,而這樣的增長速度正是壹個經濟即將或正在快速掘起的轉折點!


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 (截至2017年12月)

3. “一帶一路” 促進貿易與投資

東盟地區2017年的全球貿易達到2.6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四,其中有近8成來自於東盟成員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隨著“一帶一路”計劃的發展,中國及“壹帶壹路”其它沿線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及貿易往來也將持續增長。


資料來源: 大華銀行 (2018年5月)


中國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第壹站,與東盟各成員國自“壹帶壹路”倡議以來在基礎設施、商貿等多個領域都在展開合作, 其中包括約52億美元的中泰鐵路工程、約10億美元的中國越南經濟貿易合作區等。 除了政府間合作項目,私募投資在東盟地區也迅猛增長。不同於零售投資者受限於投資工具與投資門檻,很多機構投資者已經通過戰略並購或者私募股權的方式搶先布局東南亞市場投資機遇。2017年東盟地區獲私募股權投資總額較5前年成長了182%,達到了2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點,其中也包括許多中國企業參與的項目。例如電商巨頭阿裏巴巴在對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Lazada持股增加到83%後,對印尼本土最大電商Tokopedia也註資了11億美元投資,此外阿裏與軟銀共同投資了東南亞打車平臺Grab; 騰訊除了收購泰國媒體公司Sanook之外,也與京東、谷歌、淡馬錫等共同投資了印尼共享出行平臺Go-Jek。

4. 成員國發展差異帶來的啟示

雖然東盟有強大的經濟增長潛力,但投資者也應當註意到,東盟各成員國在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及重要經濟領域等方面還是存在不少差異。例如:新加坡的城市化水平達到100%,且屬於發達國家行業;經濟體量上,已經屬於MSCI新興市場定義的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以及前沿市場的越南都已經在2000-3000億美元左右,而文萊、老撾、柬埔寨都不到200億美元;行業方面,較為落後的老撾、緬甸、柬埔寨仍然以自然資源與農業為主,而其他國家則已經趨於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資料來源: 安永 (2017年4月)

綜合東盟市場的整體機遇以及成員國間存在的差異,我們認為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適合的“新興”東盟市場為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以及越南。這五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體量上相對較為成熟,在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上的發展也更有機會帶來增長驅動力。

相關投資策略:Premia 道瓊斯新興東盟頂尖100ETF (2810 HK)
其它相關文章:Emerging ASEAN - Finding Economic Growth Beyond China and India


  • 研究團隊
  • 研究團隊

以下翻譯結果由阿里雲機器翻譯引擎生成,僅供參考。 睿亞資產對內容的準確性或適當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如與英文原文含義不同,以原文為準。

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東盟”)是由10個東南亞會員國共同組成的經濟體,包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 目前,東盟成員國已涵蓋了東南亞地區超過6億的人口,合計國內生產總值約2.8萬億美金,位列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資料來源: 大華銀行 (2018年5月)

投資東盟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全球許多投資者都在不斷尋找高成長市場。繼中國與印度的成長故事變得廣為人知,增速也逐漸趨向平緩之後,東盟是逐漸進入視線的下壹個高成長市場。我們將通過以下幾點深入闡述東盟市場的投資機遇與挑戰:

1. 人口紅利與城市化程度提高
2. 經濟增長正處於加速轉折點
3. “一帶一路”促進貿易與投資
4. 成員國發展差異帶來的啟示

1.人口紅利與城市化程度提高

東盟已超越歐盟成為世界第三大人口地區,僅次於中國及印度。更值得壹提是,東盟人口的平均年齡不到29歲,是全球最年輕的地區之壹 (相比於中國與美國約37-38歲的平均年齡)。 此外,東盟的平均都市化程度不到55%,而每年增長率卻高達6%。大量年輕人口帶來的持續勞動力增長,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將對東盟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此外,東盟目前大約有6千萬中產階級家庭具有可自由支配支出的能力,即消費階層。有統計預測這個數字將會在2025年增加壹倍,達到約1.25億,這將使東盟成為除中國以外最具成長潛力的消費市場,而城市化及生活水平提高也將會帶來顯著的消費升級趨勢。

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 (截至2017年12月)

2.經濟增長正處於加速轉折點

東盟中大多數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還處於壹個較低的水平。除新加坡和文萊外,其余8個東盟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皆低於1萬美元。然而,東盟整體的人口、技術、經濟發展與中國過去幾年趨同。很多時候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果我們代入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在下圖中可以看到,很多東盟國家現在的人均GDP水平好比處在10多年前的中國,而這樣的增長速度正是壹個經濟即將或正在快速掘起的轉折點!


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 (截至2017年12月)

3. “一帶一路” 促進貿易與投資

東盟地區2017年的全球貿易達到2.6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四,其中有近8成來自於東盟成員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隨著“一帶一路”計劃的發展,中國及“壹帶壹路”其它沿線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及貿易往來也將持續增長。


資料來源: 大華銀行 (2018年5月)


中國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第壹站,與東盟各成員國自“壹帶壹路”倡議以來在基礎設施、商貿等多個領域都在展開合作, 其中包括約52億美元的中泰鐵路工程、約10億美元的中國越南經濟貿易合作區等。 除了政府間合作項目,私募投資在東盟地區也迅猛增長。不同於零售投資者受限於投資工具與投資門檻,很多機構投資者已經通過戰略並購或者私募股權的方式搶先布局東南亞市場投資機遇。2017年東盟地區獲私募股權投資總額較5前年成長了182%,達到了2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點,其中也包括許多中國企業參與的項目。例如電商巨頭阿裏巴巴在對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Lazada持股增加到83%後,對印尼本土最大電商Tokopedia也註資了11億美元投資,此外阿裏與軟銀共同投資了東南亞打車平臺Grab; 騰訊除了收購泰國媒體公司Sanook之外,也與京東、谷歌、淡馬錫等共同投資了印尼共享出行平臺Go-Jek。

4. 成員國發展差異帶來的啟示

雖然東盟有強大的經濟增長潛力,但投資者也應當註意到,東盟各成員國在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及重要經濟領域等方面還是存在不少差異。例如:新加坡的城市化水平達到100%,且屬於發達國家行業;經濟體量上,已經屬於MSCI新興市場定義的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以及前沿市場的越南都已經在2000-3000億美元左右,而文萊、老撾、柬埔寨都不到200億美元;行業方面,較為落後的老撾、緬甸、柬埔寨仍然以自然資源與農業為主,而其他國家則已經趨於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資料來源: 安永 (2017年4月)

綜合東盟市場的整體機遇以及成員國間存在的差異,我們認為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適合的“新興”東盟市場為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以及越南。這五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體量上相對較為成熟,在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上的發展也更有機會帶來增長驅動力。

相關投資策略:Premia 道瓊斯新興東盟頂尖100ETF (2810 HK)
其它相關文章:Emerging ASEAN - Finding Economic Growth Beyond China and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