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發生了一件有關全球主要貿易和地緣政治的大事, 其受媒體關注程度遠不如於美國政治和現時疫情。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早於九年前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東協高峰會 (ASEAN Summit) 上首次被提出討論,終於在今年11月15日簽署。
世界銀行的一篇文章預計這協議能於2030年前提高眾成員國的集體國內生產總值 (GDP)至4.6%。除GDP增長外, 同時能推動亞洲間的專業化經濟、供應鏈區域化以及效率和生產力提升。政治方面, 沒有美國和印度參與, 這無疑令中國成為軸心, 亦令區域內貿易份額在歐盟超出65%。這將會訂立印證北亞自由貿易先例, 當中包括中國、日本和南韓。
前所未有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議。這是一個重大協定。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議, 去除15個經濟體制間達90% 的貿易關稅 – 其中涉及22億人口、GDP總和價值26 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體制 30% 和全球製造業 40%。(成員國包括中國、日本、南韓、東協10國、澳洲和紐西蘭。)
國內生產總值 (GDP) 有顯著上升。根據世界銀行去年未發佈的由Michael J. Ferrantino、Maryla Maliszewska 和 Svitlana Taran撰寫的一篇文章, RCEP 應能在不考慮生產力提升的情況下, 推動所有成員國整體GDP上升 1.5%。如果考慮到「生產力提升」,則可於2030年前提高GDP增長幅度到4.6%。
促進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性經濟制度的發展。除了GDP増長, RCEP 於經濟上拉近了不同區域的關係, 並以中國為樞紐。對於中國和日本, 實際上此代表全球第二、三大經濟體制間的自由貿易協議, 而這是他們雙邊過去未能達成的狀態,同時也令自2002年起開始商討的中國 – 日本 – 南韓自由貿易協定打破最後談判。這亦於三個北亞經濟勢力中設立最終貿易協議的標準。RCEP 確實是中國、日本和南韓的重大一步。雖然同時與RCEP中不同成員國之間有很多重疊的自由貿易協議, 但這是北亞三國間的首個協定。
區域內貿易有望在未來10年內達總貿易之70%。區域出口對中國的依賴性相信有目共睹 – 東協約14%, 澳洲約36% (圖表一)。RCEP 將會加深其關係。
區域內貿易已不斷増長, 由1990年總貿易的45%上升至2019年的60%。相比之下, 歐盟區域內的貿易沒有太大變化而北美的區域間貿易則在走下坡。其實在RCEP發生前, 亞洲區域內貿易的60%已基本追上歐盟區域內貿易的65%。有了RCEP, 區域內貿易會在10年內提升至7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 即使沒有RCEP的出現, 亞洲區域內貿易協議每年已提高了100基點, 從2014年55% 趨升至2019年60%。
帶動東協供應鏈和北亞洲科技。預料RCEP 能促進全球供應鏈區域化, 某些企業把他們的一些營運遷移出中國從而避免美國貿易阻礙, 東協會是最大受惠者。因此, 隨著時間變遷, 我們很有可能看見更多東協的最終裝配是從中國引入大量中間產品製成的。更多對外直接投資亦很可能會跟隨其供應鏈進入東協。
這不但只是中國企業出於保護主義而遷移他們某部分供應鏈到安全地方, 而且是因美國和歐洲企業同時作出相同行為。現在RCEP 將能令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結果演變成從中國離岸外包而多於重回美國在岸外包。實際上, 退出原有「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從而為中國成為RCEP中心提供了優厚條件, 美國是不斷促使全球供應鏈除去美國化。
除了消除關稅, RCEP同時設立一般原產地規則去減低非關稅壁壘, 這有助協調RCEP區域間對商業貿易的資訊和當地含量要求。根據安聯集團 (Allianz SE Group) 成員—貿易信用保險專家裕利安宜 (Euler Hermes),原產地規則成本在出口交易額上介乎1.4% - 5.9%。
「RCEP 方便了供應鏈上的管理, 會要求成員國間當運送相同產品時, 需持特有的原產地證明。當數個國家在更大的區域間進行貿易時,可降低交易成本, 而且創造更穩定的環境進行貿易。因此, 這協議不應只促進加強區域貿易一體化, 並且吸引跨國企業或多種離/在岸於區域上進行供應鏈多樣化。」
長遠來說, 中國、日本和南韓間經濟和知識產權關係的改善能減低中國對美國技術的依賴。總體上, 這能推動區域製造業的能力, 代表對由美國入口技術和其他高附加值產品依賴降低。
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報告中, Peter Petri 和Michael Plummer 預計對於中國、日本和南韓, 新貿易三分之二在RCEP上會分配在先進製造業,包括電力電子元件。
他們寫道: 「即使沒有三方自由貿易協定 (FTA) , 中國 、日本和韓國是互補的經濟體制, 他們之間已有很好的貿易協議。中國是日本和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而他們亦分別是中國第三 、四大市場。就他們的技術水平而言, 這三個經濟體制同樣作好準備讓額外品加入, 好像用歐洲模式來買賣不同產品, 包括中間產品。此外, 他們供應附加技能和先進技術去融合生產網絡當中。由於對美國的聯繫存在疑問,這些鏈接為依賴複雜輸入的供應鏈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地緣政治的含意。原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 以美國為中心, 有些人會視作一種貿易機制去限制中國, 這並不是由一方去協議, 可是美國其後退出。同樣地, 原本印度是RCEP參與國之一, 視為平衡中國但印度其後亦退出。因此中國成為對區域新貿易標準的重心。美國需要尋覓另一道路重回這現時世界發展蓬勃的區域中 – 也就是說如果這國家有這想法的話。與此同時, 對於東協國家, 特別是越南, 這「中國加一」說法將變得更為重要。東協將會指望這區域性國內生產總值 (GDP)增長的軌道上, 並且希望從這快速增長的區域間和區域內貿易自由化上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