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觀點 & Webinar
Below is a quick summary of what you need to know regarding this weekend’s G20 Xi-Trump meeting and our thoughts on impact for Asian and Chinese equities.
Dec 03, 2018
For the past 5 years, the surest trade in finance was to bet on US technology stocks and watch market caps double and portfolio returns roll in. However, the last few months have shaken that confidence and now many investors are asking what’s next, given the diminishing growth picture globally. Asian companies focused on innovation offer an interesting opportunity in this regard, especially considering the correction so far and their potential going forward. Though many VC and tech investors have already made the shift to Asia, that move is yet to occur in public equity markets. We believe our Premia Factset Asia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dex, and its corresponding ETF, 3173 HK, should be in every global and tech investors toolkit.
Nov 27, 2018
On the 1 year anniversary of our China A smart beta ETFs, we thought it prudent to reflect on how 2803 HK and 3173 HK have done since launch, as well as take stock of China A-shares markets overall. In this note, we’ll recap the ETF performance and tracking, review China A-shares over the last 12 months, explore which factors worked and didn’t and offer a few thoughts about our expectations going forward. Thanks as always for reading and trusting us with your investments.
Nov 08, 2018
您的科技主題ETF仍然持有谷歌和臉書嗎?您是否想知道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標準普爾及摩根斯坦利在行業分類重新調整後的變動?在接下來的線上研討會中,我們的合夥人賴子建先生及麥睿康先生將為您闡述此主題,包含行業重新分類對科技主題ETF及亞洲的影響,以及Premia Partners挑選新經濟和創新科技成分股的策略如何快人一步,而且早已超越GICS對全球行業分類的定義。
Oct 22, 2018
當全球投資者泛泛地將整體新興市場視為單壹的風險,新興東盟早已悄悄地從全球新興市場中脫穎而出,並且自今年七月的谷底反彈回升。之所以說”悄悄地”是因為幾乎沒有人談論它,大多數的財經媒體更關註中美貿易戰、土耳其貨幣劇貶、阿根廷經濟危機或其他存在潛在風險的議題。東盟很少成為媒體的寵兒,或許是因為東盟的故事無關乎動蕩或危機,而是持續性的成長和投資機會。
Sep 27, 2018
中國A股在今年6月被納入摩根士丹利指數(第二階段將在兩週後落實),然而,年初迄今的中國市場卻持續走軟,這不禁使許多投資者感到疑惑——中國發生了什麼事?疲軟的股市是由於宏觀經濟數據下滑、公司基本面的惡化,還是全球貿易戰引發的避險情緒?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分析回顧年初迄今的中國市場,並展望下半年的投資情勢:
Aug 17, 2018
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技術代表著壹個長期的變革性轉變,會影響到企業運營和人們生活的方式。最近幾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顛覆了從制造業到醫療保健,運輸業等的各行各業,並正持續擴展到各個領域。世界經濟論壇指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自動化技術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可視為蒸氣,大規模生產和電子產品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先前我們曾討論數字化轉型正在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進壹步探討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及其應用領域,並以我們最近推出的Premia亞洲創新科技ETF(3181 HK)中的領先企業為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是什麼?機器人技術是壹項集工程學與計算機科學的跨學科技術,它涵蓋了機器人的設計、構造、操作、使用,以及用於控制、感測回授和信息處理的計算機系統。機器人技術催生出能夠取代人力的自動化機器,能在工廠裏或危險環境運作,並進壹步提升生產力。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數量超過38萬臺,較五年前已成長逾兩倍。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前三大市場更集中於亞洲——中國、韓國和日本,其銷售總和占全球比近60%。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數量資料來源:國際機械人協會,Premia Partners整理人工智能對許多人來說是壹個因谷歌AlphaGo而變得為人熟悉的新興主題。然而,它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並且是個廣泛的概念。維基百科定義說:“人工智能亦稱機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個體,展現相當於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智能水平。”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術語並不相同,但卻時常被混淆;間單來說,人工智能是機器智能,執行以往必須人類才能完成的任務,它廣泛地涵蓋了機器學習(ML)和深度學習(DL)兩個子研究領域。愈來愈聰明的人工智能大腦,結合愈來愈敏捷的機器人身體——這兩項技術領域的進步,正在共同改變我們實行操作、分析數據及思考抉策的方式。以下我們將更深入了解幾個亞洲領先企業案例:人工智能與視頻監控:圖像識別領導企業 —— 海康威視資料來源:海康威視海康威視是壹家致力於提供智能視頻監控解抉方案的中國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安防監控設備制造商之壹。自2001年成立以來,海康威視在視頻監控行業的領導地位不斷鞏固,不僅擁有視頻編碼及視頻圖像處理等核心技術,更長期投入高額研發資金。近期推出的旗艦產品HikCentral視頻管理系統,具有人臉識別,人臉配對,人臉搜索和人數統計功能,並結合安全訪問控制和警報系統,融合多項技術至單壹智能平臺,提供更完整的商業安防智能解抉方案。在過去幾年中,海康威視已將業務擴展至眾多其他領域,如運輸,教育,醫療保健和工業自動化。海康威視以視頻監控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使其在物聯網時代下的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居發展中,皆扮演重要的慘與角色。人工智能與醫療保健:語音識別領導企業 —— 科大訊飛資料來源:科大訊飛科大訊飛是中國語音識別科技領域首屈壹指的領導者,亦是全球語音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企業。科大訊飛在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的"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名單中名列第6位,亦是全亞洲排名最高的公司。在技術方面,科大訊飛利用深度學習進行語音識別、自然語音處理及機器翻譯等領域的研發,其技術已達國際頂尖水平。該公司技術在中國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法院使用其語音識別技術轉錄冗長的訴訟程序;商業傳呼中心使用其語音合成技術產生自動回復;中國最大叫車平臺滴滴出行也使用其語音技術向司機廣播訂單。科大訊飛持續拓展人工智能領域,近期更投入大量資源拓展醫療保健領域,旗下"智醫助理"機器人以中高級水淮成績通過中國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目前已在多家醫院投入使用。這款人工智能機器人可根據患者描述的癥狀,指引患者至正確的門診部門,並且以語音聽寫技術協助醫生獲取患者信息,甚至分析病人資訊進行初步診斷。機器人技術與家庭娛樂:消費電子領導企業 —— 索尼盡管機器人技術於生活上的應用近年來才受到各界的高度關註,日本消費電子巨頭索尼公司早自上個世紀已經致力於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該公司自1999年發布居家娛樂型機器狗AIBO後,不斷研發其核心人工智能技術,近期推出重新設計的進化版電子寵物狗AIBO,這款進化版AIBO具有先進的人工智能核心系統,是壹只娛樂型自動機器狗,可以與主人形成情感連結並取悅主人。此外,通過人臉辨識技術,AIBO還可以自主學習這應主人的獨特性格並熟悉居家環境,甚至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自己的個性。最近,索尼公司更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開發餐飲機器人,應用於食材制備、烹飪和運送,其成果可以拓展到研發可處理復雜多變任務的機器人,預期未來將能有更廣泛的技能和行業應用。索尼的居家娛樂型機器狗 — 智能AIBO的設計資料來源:索尼機器人技術與制造業升級:工業自動化的領導企業 —— 發那科資料來源:發那科自1970年代初期以來,發那科就已經是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企業,該公司專註於開發電腦數值控制(CNC)系統,是壹種應用機器人技術的機器,可以以高精淮度和高效率執行饋送指令。發那科作為產業先驅,壹直致力於透過機器人技術優化工業制造流程。自2001年以來,該公司就已倡導並全方面運營”關燈工廠”模式(即沒有工人,不需要開燈也可以運作的工場)。它們的機器人以每24小時制造50個機器人的速度運作,並且可以在無人監管下運行長達30天。最近,發那科更與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工業機器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進壹步提升工廠生產力。人工智能與網聯汽車:三星、百度資料來源:三星、百度人工智能驅動的破壞式創新,普遍被認為將對運輸業造成大規模的變革,自動駕駛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研究和討論話題之壹。盡管完全自動化駕駛汽車目前仍存在障礙,但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成長趨勢十分強勁。亞洲科技巨頭如三星和百度壹直處於亞洲智能汽車技術開發的前沿,不僅能有效利用先進的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和雷達系統獲取數據,更能有效輔助駕駛系統;並且透過虛擬助理及智能物聯網設備,使智能汽車成為個性化的工作場所、娛樂中心及數字化生活生態系統的重要角色。百度和哈曼國際(三星的全資子公司)專註於物聯網技術,雙方正攜手合作為中國汽車廠商開發基於雲計算的人工智能解抉方案,這項戰略合作將使智能車具備中英雙語自動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及語音合成功能。相關投資策略:Premia 亞洲創新科技ETF(3181 HK)其它相關文章:科技驅動創新:衝擊重塑亞洲成長亞洲「數位革命」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Aug 13, 2018
亞洲科技公司迅速崛起,並持續以顛覆性的創新衝擊全球傳統產業。以前提起科技創新,最先想到的是美國五大科技龍頭FAANG(臉書、亞馬遜、蘋果、網飛、谷歌),而現在許多投資者已經將眼光移至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事實上,科技創新對我們生活已經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我認為「重塑」比「衝擊」這個詞語更貼切,因為許多創新和所謂的「破壞性衝擊 (Disruption)」早已潛移默化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亞洲「數位革命」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一文中提到,數位科技幾乎每分每秒存在於我們四周,而我們的生活也已經離不開許多數位科技產品。大數據、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的飛速進展,成就了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之外很多具深遠影響的創新變革。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以下列主題探討亞洲科技創新:• 亞洲創新發展現況 • 科技創新對哪些行業影響最大? • 科技創新如何顛覆傳統行業分類、影響投資策略?亞洲創新發展現況亞洲目前擁有50%的全球互聯網用戶、18億社交媒體活躍用戶,以及市值約750億美元的新創獨角獸公司。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數據,世界前5大研發投入國中有3個是亞洲國家——排名第二的中國、排名第三的日本和排名第五的韓國,這3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合計佔全球約40%。此外,這3個國家也都是全球前五大的機器人市場。資料來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報告,很多全球領先的公司看中亞洲的創新動能及專業的技術人才,紛紛到亞洲來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甚至許多公司已經在亞洲建立其創新研發的生態系統。在創新發展的進程中,亞洲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區脫穎而出,主要因素被認為包括:1)亞洲經濟成長速度高於西方發達國家;2)各種各樣大量的製造商和快速成長的中產消費階級,成就了亞洲強勁且不斷擴張的消費需求;3)政府對創新行業的發展高度重視並積極支持。科技創新對哪些行業影響最大?儘管信息技術本身即屬一門行業類別的稱呼,但隨著科技革新和時代發展,技術不再只是一種單獨的行業,而是一種賦能的工具。不論是提高產量還是降低成本,幾乎每個行業都可以利用創新技術獲益。除了傳統的信息技術行業(如軟件,硬件等)外,以下行業預期將在亞洲科技驅動的迅速成長趨勢下受到最大的影響:零售業: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與普及,線上購物以及線上到線下(O2O)的營銷模式所帶來的便捷與實惠,使電子商務愈受衝擊并取代傳統零售業成為消費者的首選。這種衝擊來自互聯網技術為企業帶來較低的成本結構及較高效的物流配送。在〈亞洲「數位革命」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文章中,我們也談到中國兩大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天貓和京東締造出的驚人的銷售額,一次次刷新全球零售史上的紀錄。此外,無論是電子商務或傳統零售業,愈來愈多企業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來分析消費趨勢並預測顧客的消費偏好與需求。工業:在亞洲,物聯網發展及人工智能應用的最前沿體現在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上。隨著機械手臂變得愈敏捷俐落再結合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將創造出更具智慧、更有能耐的工業機器人,以補充或取代許多領域因作業環境危險或是人口老化而短缺的人力資源。此外,科技的進展也推動了操作流程優化、預測性維護等工業領域實現更好的表現。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領域領先企業〉一文中我們會深入舉例一些在人工智能以及工業機器人領域領先的應用案例。醫療保健:亞洲人口老化趨勢以及快速成長中產階級催生了對醫療保健產品的巨大需求,2017年亞洲生命科學項目籌集投資金額高達約400億美元。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已為製藥公司的藥物研發及臨床實驗帶來巨大效益,如生理模擬可以加速藥物產品的開發,基於3D打印或虛擬實境的組織建模可以協助評估潛在風險,而人工智能也已應用於診斷成像和機器人手術。此外,醫療保健的創新發展也使患者更具醫療知識且充分瞭解自身狀況,如數位藥丸或納米機器人可以進入患者的身體(和血液),透過智能設備檢查並提供即時數據給患者和醫生。交通運輸:交通運輸領域正在以多種不同的形式發生變革,並影響許多分支行業。在空中,具有智能傳感器和精確全球定位系統的無人機,已經實現了新的物流配送和農地耕作的形式;在路上,得益於電池儲能、圖像傳感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的提升,電動車和無人駕駛技術也在不斷進展。此外,物聯網時代也促進了交通運輸中從汽車到自行車的共享經濟概念。科技創新如何顛覆傳統行業分類、影響投資策略? 接近20年前,標準普爾及摩根士丹利公司聯合推出目前全球最常用的全球行業分類標準,即GICS®;此套分類標準目前正在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更新,並預計在今年9月生效。該修訂是為了使分類能更準確反映現代公司的主要運營業務,但隨之也伴隨著一些問題,例如:電子商務公司如亞馬遜或阿里巴巴,是否該歸類為非必需消費品?美國科技龍頭FANG(臉書、亞馬遜、網飛、谷歌)中,網飛是否應歸類為非必需消費品,而臉書、谷歌則與及其他媒體業者如迪士尼等一起歸類為電信服務業?基於GICS分類的信息技術主題ETF一直是捕捉該領域成長的常見投資方法,隨著科技創新的廣泛應用,幾乎所有行業都因著科技賦能創新與成長。因此,說以「GICS = 信息技術」來投資科技領域已經過時或者被顛覆並不為過,理性精明的投資者早已將資金從傳統定義的科技ETF轉向更定制化的主題型 ETF,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社群媒體、半導體及生物科技等領域。儘管仍有許多ETF投資經理人以廣泛GICS或行業分類基準(ICB)建構其投資組合,越來越多ETF發行商,包括我們 (Premia Partners) ,已經與指數供應商合作,重新定義行業分類標準,特別是在面臨傳統產業分類還無法有效描述新型經濟結構下的顛覆性創新主題的情況下。我們已推出的亞洲創新科技主題ETF正是與領先數據供應商FactSet合作,用其特有的精細行業分類層級辨別相關公司收入來源的具體運營業務是否屬於創新科技範疇。 在〈Targeting Asian Growth Through Innovation〉文章中,我們詳細討論了指數建構的方法,而您也可以在產品詳情頁面上了解更多有關Premia 亞洲創新科技ETF(3181 HK)的信息
Aug 13, 2018
每天清晨,我的小米人工智慧音箱「小愛」會準時叫醒我,並播放新聞和天氣預報,我會透過美團訂購早餐到公司,並以支付寶付款。有時候,我會騎摩拜單車出門到附近的地鐵站,或用百度地圖直接叫車。百度會找到最近距離的滴滴出行或其他叫車服務平臺司機,並為司機選擇從家到公司的最佳通勤路線。在路上,我會翻閱我的微信朋友圈和常用的微信公眾號;此外,我還可以透過我的手機,查看我的智慧手錶和智慧體重計同步的最新健身成效資料,甚至遠端重設家門密碼給清潔工人,或遙控居家的各種智慧電器。
Aug 13, 2018
Every investor is worried about a new round of depreciation of renminbi (Yes, again!). Seems this topic is always an easy sell among news headlines. Renminbi began to weaken, dropping from an exchange rate (USD/CNY) of 6.24 in late March to 6.82 as of July 24, since the breakout of a trade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The latest proposal from China central bank to incentivize banks to expand lending to companies created another worry among investors on monetary easing. The million-dollar question will be how far the depreciation can go. Let’s examine this matter from a fe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ug 02, 2018
Premia 圖說

賴子健 , CFA
CF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nalysts are reaffirming a constructive outlook on China’s housing market, as supportive policies help shift the narrative from crisis to structural recovery. According to HSBC,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including supply constraints, credit normalization, and policy convergence—is driving a turnaround in the property sector. The average home mortgage rate has dropped to a record low of 3.1%, down significantly from 5.6% in 2021. In Q1 2025, rental yields exceeded mortgage rates in 42 out of 129 major cities, compared to just 12 cities a year earlier, resulting in a positive cost of carry. Additionally, household mortgage burdens have eased, with the mortgage-to-income ratio falling to 42%—a decade low—from 57% in 2021. For developers, funding costs are also at record lows. 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 operators now face average borrowing costs of 3.46%, with some construction loans as low as 1.8%. This sharp reduction in interest expenses is helping restore profitability, ensure project completion, and free up capital for land acquisition. On the inventory front, 14 cities saw over a 20% drop in housing stock between April 2024 and March 2025, with Shenzhen’s inventory hitting a three-year low. Meanwhile, the offshore bond market is beginning to reopen for quality issuers facing near-term dollar bond maturities. For instance, Greentown China and Beijing Capital Land successfully returned to the primary market in March, raising a combined US$1.45 billion—breaking a two-year issuance drought. Investors seeking exposure to this segment can consider the Premia China USD Property Bond ETF, which has delivered a solid 8.9% return year-to-date.
Apr 27, 2025